随着中国版存托凭证(CDR)脚步的加快,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成为资本市场和各大交易所追捧的热点,越来越多相关IPO消息在业界频传。日前,据香港媒体引述有参与小米上市筹备工作人士的消息指,小米已基本准备就绪,最快5月初提交申请在港上市,预计估值在650亿至700亿美元之间,有望成为香港首批“同股不股权”上市公司,然后考虑以CDR形式在内地上市事宜。有类似传闻的还有蚂蚁金服,消息指,蚂蚁金服会以CDR方式,在A股融资50亿美元,也有说已经在融资80亿-90亿美元,原因是巴克莱银行给出了高达1550亿美元的估值。两家公司昨日均表示不对传闻发表评论。
两大明星企业估值之谜
作为互联网明星公司之一,小米的上市模式备受关注,市场先后传出A股、港股(H股)、A+H股等多个版本的上市方案。不过,一些接近监管部门的资深人士均认为,鉴于小米及生态链公司业务的高度关联性、互联网业务的独特性、小米依然存在的复杂VIE股权架构、高估值诉求等因素,结合A股、H股的现有政策,先于港股市场登陆可能更适合小米。
早在今年初,小米已开始造势IPO。1月8日,有报道称小米将于今年下半年IPO,雷军定调估值2000亿美元,并受到投行的认可。
近期,又有媒体曝光了小米Pre-IPO的融资推介材料。根据该材料,小米的估值为680亿美元。如果小米今年四季度上市,估值将在854亿至1351亿美元。在这份推介材料中,小米2015年亏损人民币9.8亿元、2016年盈利9.13亿元,预计2017年盈利75.82亿元。推介材料给出的目标是,小米2019年盈利188.31亿元,净利润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174%。
4月1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榜单显示,蚂蚁金服以人民币4000亿元以上的估值位列第一,滴滴出行、小米以3000亿元以上的估值并列第二。
巴克莱在解释其对蚂蚁金服估值从1060亿美元上调至1550亿美元理由时表示,是因为蚂蚁金服用户数的增长以及单用户价值(ARPU)的提升,这源自2017年支付宝在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以及由支付场景与金融服务体系的丰富化带来的单用户收入贡献的增加。
更多独角兽冲刺A股H股
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下称“《意见》”),要为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产业开放IPO或CDR绿色通道,鼓励这些独角兽公司尽可能A股上市同时也允许AB股和VIE(协议控制),积极引导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发CDR回归A股。
值得留意的是,关于试点企业的标准,《意见》明确界定,对于未在境外上市的独角兽公司,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人民币。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按此标准统计,未上市独角兽公司符合条件的仅有32家,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符合条件的更是只有8家。
招商证券近期研究报告指出:“近期,小米、蚂蚁金服、新大陆作为新经济的龙头代表也有望优先享有制度安排,另外,华为也有意向参与本轮资本市场‘新经济’战略。”
业绩方面,除部分公司未披露2017年的营业收入情况外,根据公开信息,美团、蚂蚁金服、小米、京东金融、阿里云以及神州专车的2017年营业收入均符合人民币30亿元的门槛。
上个月底,有媒体报道,美团正在计划今年年内在中国香港IPO,估值600亿美元。该报道还称,如政策允许,美团也考虑在中国内地上市。目前美团内部对上市问题仍处于初步讨论中,细节可能有变化。截至发稿时,美团官方并未对此作出回应。